做完手术第二天就能出院
胸口没有金属异物
“就像从没生过病一样!”
23岁的先心病患者小王(化名)
术后感慨的说道
近日,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成功完成一例全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种会“自动消失”的新技术应用,正在改变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式。
23岁的小王(化名)体检时发现心脏有4mm的“漏洞”,这正是困扰千万人的房间隔缺损(ASD)。这种先天性心脏病看似不痛不痒,实则暗藏杀机——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在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廖新学教授的支持下,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龙明、超声医学科医生叶敏,将一枚特殊的“心脏补丁”通过导管精准植入,手术30分钟宣告完成,次日小林便康复出院。出院后,这枚“补丁”无需取出,一段时间后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传统金属封堵器(图左);全可降解封堵器(图右)
龙明副主任医师介绍,传统的金属封堵器治疗这类病人有诸多痛点——
● 金属封堵器永久留存体内,可能引发血栓;
● 影响心脏核磁检查,限制后续治疗选择;
● 约3%患者需二次开胸手术。
与传统的金属封堵器相比,这种会“消失”的封堵器由特殊生物材料制成,具有三大突破性优势:
✅自体组织再生技术
封堵器在完成"桥梁"使命后(约1年时间),会逐渐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此时患者自身心脏组织已完成再生修复,完美还原健康心脏结构。
✅治疗通道永续保留
传统金属器械会形成瘢痕组织,而这种可降解材料让房间隔保持原有弹性。即使未来需要其他心脏介入治疗,医生仍能畅通无阻地通过原路径操作。
✅尤其适合儿童患者
特别适合还在生长发育期的患儿,随着身体成长,降解后的心脏不会留下任何“成长痕迹”。
龙明副主任医师介绍,房间隔缺损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约10%,主要由胚胎发育期间多种因素引起的胎儿发育异常所致。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该病的比例为20%至30%。

房间隔缺损(图源:腾讯医典)
多数房间隔缺损儿童在早期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但到了青春期后可能会出现症状,或者由于显著的左向右分流导致右心室容积负荷过重和肺血流量增加,进而可能引发右心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例如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对于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一旦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容量负荷升高,不论是否出现症状,都应考虑尽早进行房间隔缺损的关闭手术。

作为华南地区心血管诊疗高地,中山一院已建立完备的可降解封堵治疗体系,成熟开展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四大先心病介入治疗,同时建立了多学科协作保障机制,能够快速为患者实施手术,最快手术30分钟即可完成,实现“当天入院、次日出院”。
从永久植入到自体再生
从开胸手术到微创介入
医学的进步
正在让更多“破碎的心”重获新生
随着可降解材料的广泛应用
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告别金属异物困扰
享受与常人无异的健康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