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青岛越来越热
太阳火辣辣
有的人坐着不动都像在“蒸桑拿”
汗如雨下
而有些人无论怎么折腾
身上依旧很丝滑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
怎么这么大?
出汗是人体自我调节体温的本能手段,就像我们体内自带了一个智能空调系统,体内400万个汗腺随时为你启动“制冷模式”,分泌出99%为水分的汗液。
你知道吗?成年人每天出汗量在500~1000毫升,夏季直接飙升到1500~2000毫升,约3~4瓶矿泉水的量,足够泡三碗泡面了。
影响出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环境温度:夏季环境温度升高,人体为了调节体温而大量出汗;
基因因素:有人天生汗腺发达(尤其集中在手掌、腋窝、前胸),出汗量较多;有人汗腺稀疏,高温下依然从容;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快的人更容易出汗,一般情况下,青壮年男性>女性>老人,运动达人>久坐族;
胖瘦程度:脂肪层越厚,散热越卖力;
情绪状态:紧张时,交感神经一兴奋,手心秒变“微型瀑布”;
特殊时期:孕期由于神经系统变化和汗腺功能增强,会出现多汗的情形;而到了更年期,体内性激素水平有所变化,出汗会变多,还可能有自觉发热、皮肤变红等症状。
有些人从小就是"行走的喷泉"——手心能养鱼、腋窝能划船、吃个辣条都能触发"汗雨模式"!
这种通常是原发性多汗症,可能与遗传有关,细分起来有三种类型:掌趾多汗症、腋窝多汗症、味觉多汗症。
有些人小时候明明干爽如风,成年后却突然开启"暴汗模式"——这可能是继发性多汗症找上门!它就像身体的"紧急警报器",可能由这些原因触发:
🔍 排查清单:
甲亢|糖尿病|焦虑症
帕金森|感染性疾病|部分恶性肿瘤
甚至某些药物副作用也会让汗腺突然"加班"!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是心梗和中暑的高发期,要注意辨别这两种急症的出汗情况:
心梗(冷汗):脖子/额头/手脚心突发冷汗,即俗称的“冷汗直冒”,对于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的人群,若突然出现冒冷汗、胸痛、心率骤增等症状,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中暑(热汗):出汗部位较多,以前胸、后背和额头为主,皮肤温度相对较高。
不爱出汗的人天生汗腺较少或不发达,导致身体排汗少,这是正常的。
但如果在高温下或运动后,身体只有热感没有排汗,要当心无汗症或少汗症,以及甲减、神经损伤、皮肤病。
皮肤秒变"垃圾场",堵在毛孔里的油脂和代谢废物比广州三号线里的人还多,肤色暗沉得像蒙了灰的旧灯泡;
身体闷得像蒸笼,心情能好才怪,心慌、胸闷、烦躁感会像潮水一样涌来。
中医教你看汗证:七种异常出汗情况
(最后两种可能“要命”)
| | |
| | 气虚体胖,免疫力较低,时间久了会出现阳虚症状,如畏寒、大便溏薄等 |
| 夜晚睡觉时出汗多,醒来后汗止,伴有午后低热、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 | |
| | |
| | 多见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的人群,日常工作生活比较劳累,操心较多 |
| | 体内疾病可能处于危重阶段。若出现大汗淋漓、伴有胸闷明显的情况,要提高警惕,它可能预示着冠心病、心绞痛,甚至是心衰或心肌梗死的发作 |
| | 如果战汗后退热了,身体凉快了,人也平静下来,说明身体扛过去了,正在好转;要是出了汗反而手脚冰凉、烦躁不安,那说明身体状况并没有好转,得赶紧找医生 |
补水别“佛系”夏季出汗量大,不要等到喉咙冒烟才喝水,要像给手机充电一样,随时保持。
每天最好少量多次饮用,每次150~200毫升。平时还可以喝些绿豆汤、金银花茶。
整天窝在空调房里,汗腺都要集体“罢工”了,快给身体放个"出汗假"吧,去楼下遛个弯、骑骑车,让毛孔张开翅膀呼吸,解锁自带的散热超能力!
告别“透心凉”】刚从冰箱取出的饮料、水果,放15分钟再食用,对你的身体更好哦。
六月的广州似火炉,“清热”饮食马上安排,西瓜、黄瓜、番茄轮番上阵,给身体装上"天然小空调",适当来上一碗酸梅汤,比吹空调还解暑!
如果你是“汗如雨下”星人,注意给身体补足流失的钙和钾:豆制品和奶制品是补钙天团,土豆和蘑菇则是补钾联盟,别忘了粗粮里的B族维生素,红豆、绿豆、燕麦为你的身体健康“撑腰”。
汗多汗少
都是身体自带的“个性签名”
记住这份夏日“汗”卫指南
读懂身体的汗液密码
让我们都能清爽又安心地拥抱这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