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界的“十不”法则 :
1. 不自查,不自知
伙伴们,别忘了定期给自己的“质量小屋”来个大扫除,提交那份重要的质量管理体系自查报告哦!不然,就像没交作业的学生,等着被老师(药品监管部门)点名吧!
2. 不靠谱的供货商?NO!
买东西也要看“身份证”,从无证摊贩那儿进货,那可是自找麻烦,小心被贴上“不靠谱”的标签!
3. 进货查验,马虎不得
进货就像交新朋友,得查清楚对方的底细。医疗器械也不例外,不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那可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不负责!
4. 销售记录,一个都不能少
卖出的每一件宝贝都得有“身份证”,尤其是那些第二类、第三类的医疗器械。没有销售记录可不行!
5. 不良事件,别当“鸵鸟”
遇到产品问题,别躲躲藏藏,及时报告才是正道。对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监管部门的调查不配合,那可是“掩耳盗铃”的行为!
6. 上市后研究,不能“打酱油”
产品卖出去就万事大吉了吗?错!还得持续关注,制定并执行上市后研究和风险管控计划,这样才能确保产品持续安全有效。
7. 追溯制度,让每件器械都有“家”
每件医疗器械都应该有它的“家族谱”,建立并执行产品追溯制度,让问题无处遁形。
8. 网络销售,别忘了“报备”
网上开店也得守规矩,别忘了告诉监管部门你在“卖啥”。别让网络成为你的“法外之地”!
9. 维护保养,器械也要“SPA”
器械也需要定期做“SPA”,按照说明书要求检查、保养,让它们随时保持最佳状态,别让它们“带病上岗”!
10. 原始资料,妥善保存是王道
购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原始资料,就像宝贝的“出生证明”,一定要妥善保存,别让它们成了“无头案”!
违反后果很严重!如果不幸“踩雷”,先是警告加责令改正,如果还是“执迷不悟”,那罚款可是从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更严重的,还可能被吊销各种证件,甚至五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违法单位的“大佬们”,也是逃不掉的,1万元到3万元的罚款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