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采访了“中国第一颗人工心脏”的植入者——王十七,他没心跳却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王十七于2004年确诊扩张型心肌病,直至2019年才接受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中间相隔15年。在这15年中,他也始终没能等到匹配的心脏移植。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磁悬浮人工心脏,让他绝处逢生。病重被转院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王十七,在病房中看着这颗“人工心脏”的研发者向他演示无论怎么摔,这颗“人工心脏”都保持一个角度旋转,完好的运转,感到震惊。植入“人工心脏”后他成了中国科技的迷弟,不禁感慨“中国科技达到了魔法级别,太神奇!”。
中国有1370万以上心衰患者,且心衰病程的恶化难以通过已有药物和传统医疗器械得到逆转,与不少恶性肿瘤相仿。心脏移植是目前公知的治疗手段,但因心脏供体极其有限,无法惠及大众。“人工心脏”的出现,为众多心衰患者带来希望。不过,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我国人工心脏市场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普及率仍然不高。据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国内植入人工心脏的病例仅一百余例。

“人工心脏”又称为心室辅助装置(VAD),该心室辅助装置是具有高度技术壁垒的植入式医疗器械,集成了机械、电子、软件控制、流体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大量前沿技术以及国际先进的医疗器械开发管理和制造经验。这颗“中国心”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径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与美国雅培的HeartMate 3相比,在手术侵犯性、感染风险、装置可靠性等关键性能上CH-VAD已经确立优势。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尺寸,而CH-VAD的厚度比HeartMate 3小了20%。

心室辅助装置(VAD)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重量不到180克,患者植入人工心脏后,只要随身背上一个小挎包,与常人无异。国内众多“人工心脏”研究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关键技术突破和经验积累,目前最高成就既已研发完成基于全磁悬浮技术的超小型新一代人工心脏,目前取得中国和美国多项专利,属于国内首创医疗器械,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同等水平,血泵尺寸更小,植入侵犯性更优。目前世界上仅美国雅培和同心医疗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获批上市。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获批上市,不仅意味着我国拥有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工心脏,还成功打破了美国雅培的技术垄断,强势介入人工心脏市场。未来,全球人工心脏市场由国外主导的格局也将改写。而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尤显突出,中国科技发展与腾飞也同样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