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间】流感来袭,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

2025-10-24

随着气温的变化,流感又进入了高发期。很多人对流感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感冒”的层面,认为它只是小毛病,挺一挺就过去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流感远比普通感冒严重,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威胁。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流感,教大家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


图片

01


流感是什么


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更强,症状也更为严重。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型、乙型和副流感,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导致季节性流感流行的主要类型。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常常引发大规模的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则相对较为稳定,多引起小规模的爆发。


图片

02


流感的传播途径


1. 飞沫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喷出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周围的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


2.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触摸患者用过的手帕、纸巾,或者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手机、玩具等,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睛等黏膜部位,病毒就会趁机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3. 气溶胶传播:在特定环境下,如空气不流通、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流感病毒可以形成气溶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被其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 。


图片

03


流感的易感人群


全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但以下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和并发症,属于高危易感人群:


1. 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高热惊厥、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2. 老年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功能减弱,感染流感后,恢复时间长,且容易引发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3. 孕妇:孕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免疫系统发生改变,感染流感病毒后,不仅自身病情可能加重,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早产、流产等。


4. 慢性病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由于长期患病,身体抵抗力差,感染流感后,容易导致原有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 。



图片

04


得了流感怎么办


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如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咽痛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2. 居家隔离休息:确诊流感后,应居家隔离休息,避免外出,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休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3. 遵医嘱治疗:流感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4. 对症治疗:对于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咳嗽、咳痰明显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促进痰液排出。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患病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图片

05


如何预防流感



1.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减少流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时间30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病毒在室内的浓度 。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


3.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进行适量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7-8小时,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升;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流感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特点,掌握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方法,就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希望大家都能重视流感的预防,度过一个健康、安心的季节!


来源: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Top